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,粘結劑不斷發(fā)展演變,主要滿足以下需求:
1. 對釉質和牙本質的充分粘結
2. 減輕術后牙齒敏感
3. 操作方便,減少花銷
4. 抵抗口腔內環(huán)境影響
5. 生物相容性
一種常用但尚有爭議的方法將各種粘結劑進行了分類,從第1代到第7代(有可能出現第8代):
? 第1代到第3代當今已經過時了。
? 第4 代和第5 代( 全酸蝕) 使用“ 酸蝕加沖洗”技術,仍然有許多人認為該技術處理過的釉質粘結強度最強。
? 第6代和第7代(自酸蝕或“酸蝕不沖洗”)聲稱,能在提供足夠粘結強度的同時,操作更加簡化和輕松,減少操作步驟。
CR研究者和臨床醫(yī)生評估了來自13公司的23種粘結劑,涵蓋了第4代到第7代的產品和其他的新產品,用來測定它們與牙本質和牙釉質的粘結強度,并比較重要的臨床特性。
以下報告包括了對臨床上質疑的解答;對廣泛應用的粘結劑的科學研究和臨床觀察;對粘結材料使用的CR調查結果;以及CR總結。
(一)CR對粘結劑使用提出的建議
粘結劑的分類
第4代:使用酸蝕劑,需要沖洗,去除玷污層;預處理劑和粘結劑在兩個獨立的步驟中應用
第5代:使用酸蝕劑,需要沖洗,去除玷污層;預處理劑和粘結劑在同一步驟中應用
第6代:預處理劑中包含自酸蝕的成分,分解了玷污層,不需沖洗;粘結劑單獨使用
第7代:自酸蝕劑、預處理劑和粘結劑合為一種溶液使用,同時分解和處理了玷污層
其他(不符合第4代到第7代的):
? 酸蝕但不沖洗,預處理劑和粘結劑在兩個獨立的步驟中使用
? 自酸蝕劑、預處理劑和粘結劑包含在以流動樹脂為基礎的復合材料中,作為一個整體使用。
(二)CR科學團隊臨床疑問解答:
(注:以下結論來自經驗豐富的CR評估人員、科研文獻和CR科學團隊。)
粘結劑的理想特性是什么?
a. 能消除或減輕術后牙齒敏感
b. 粘結強度適中
c. 能封閉預備牙
d. 操作簡單
e. 不會造成邊緣變色
f. 厚度薄
g. 阻射(便于X-線檢查)
h. 預防化學反應
i. 價格適合
j. 保質期合理穩(wěn)定
“ 全酸蝕” 技術應該什么時候使用?
全酸蝕技術可以在完全不會出現牙齒敏感的地方使用,比如貼面時所有牙面都是釉質時,或修復體需要在釉質邊緣形成最佳固位時 (V類洞),或使用改良樹脂玻璃離子作為內襯時。
“自酸蝕”技術應該什么時候使用?
大部分情況下。自酸蝕粘結劑是一種合乎情理的選擇,應用范圍廣、無牙齒敏感(I類洞到VI類洞)。
使用自酸蝕產品是否需要酸蝕釉質邊緣?
需要的。自酸蝕粘結劑酸性較低,所提供的酸蝕能力有限,會導致釉質粘結強度的降低。許多臨床人員在預備牙上放置自酸蝕材料(第6代或第7代)之前,用可控量的磷酸凝膠酸蝕釉質邊緣。需要當心的是應當避免意外過度酸蝕牙本質,這樣會使樹脂滲透不到更深的一層,從而導致脫礦。
兩層粘結劑是否比單層更好?
是的。一些粘結劑制造商要求涂布第二層,是為了將強度最大化,獲得高質量的粘結效果。第二層還使得粘結層更均勻。CR和其他的研究
顯示,均勻一致的粘結能使粘結強度達到最大。
每一層是否都需要單獨固化?
自酸蝕粘結劑需要的。然而,那些使用第4代或第5代多層粘結劑的,就不用多層單獨固化了。
粘結劑涂層的厚度是否是重要因素之一?
有時如此。過薄的粘結劑涂層會導致粘結的不均勻和粘結強度降低。粘結層過厚,X-線透射時會被誤診為齲。過厚的粘結層還會在粘結內部帶來失敗的風險,而不是在粘結界面上。
粘結劑應該從牙齒表面清除嗎?
有時需要。研究表明某些牙齒表面的自酸蝕粘結劑擦凈/攪拌后,酸蝕效果增強,玷污層的溶解增加,因此,粘結強度會提高。
在固化之前應該用空氣吹薄粘結劑嗎?
是的。用氣流吹薄粘結劑,能使粘結劑的溶劑揮發(fā),降低粘結層厚度,避免粘結層過度集中。然而,用強氣流吹薄高粘度的粘結劑會導致粘結層過薄或分布不均勻。
粘結劑光固化時間應該是多少?
品牌不同,光固化時間也不同。使用標準鹵素或LED固化燈時,大多數粘結劑標準固化時間是10秒。使用高強度的固化燈可以縮短固化時間(1-5秒)。
什么時候應該使用雙固化粘結劑?
偶爾使用。雙固化粘結劑很少在I到VI類洞中使用,但是可能會在透光不足的地方使用。
什么時候應該使用光固化粘結劑?
常規(guī)使用。光固化粘結劑任何時候都可以在I類到VI類洞操作中使用。
科學統(tǒng)計的牙本質粘結數值有臨床意義嗎?
對釉質粘結來說是有的,因為它們是長期的,而且可預見;對牙本質粘結來說是沒有的,因為它們是短期的,而且不可預見。體外粘結強度值是一種用來比較幾個粘結劑品牌的可靠方法。臨床醫(yī)生在選擇粘結劑時應該基于所有在問題1中提到的特性,包括粘結強度值。
粘結劑有保質期嗎?
有的。所有粘結劑都有保質期,通常標注在瓶身/注射器上和/或包裝袋上。
粘結劑應該冷藏嗎?
是的。大多數第6代和第7代粘結劑(自酸蝕)和新型自粘結樹脂基質的復合材料需要冷藏,通常標注在包裝上。
CR建議的將術后敏感最小化的技術:
1、牙體預備
2. 僅用酸性凝膠酸蝕釉質邊緣(如果需要使用自酸蝕粘結劑)
3. 當使用自酸蝕預處理劑時,脫敏處理兩次(Gluma等),每次一分鐘
4. 在更深層的牙本質上(不是釉質上)使用0.5 mm 的RMGI(Vitrebond,Fuji Lining LC等)
5. 在預備牙上使用自酸蝕預處理劑和粘結劑(Clearfil SE Bond, Optibond Solo Plus, Prime and Bond NT等)
6. 在牙齒根尖部分應用傳統(tǒng)的薄層(~0.5 mm)樹脂基質的復合材料。使用流動樹脂要有選擇性,要使用恰當, 而且最初的一層要很薄。
7. 光固化
8. 逐層光固化法,獲得更厚的修復層(厚達2mm)